2007/06/02

《 簡體詩詞》情為何物 : 徐持慶

情、情、情,
何物喚為情?
人間有冷暖,
世上復多情。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縱苦卻癡情。


閨中獨看鄜州月,
欲息干戈亂又興,
夫婦別離情。


今年相訂明年會,
人面全非花巳罄,
滿懷失落情。


相去日遠衣帶緩,
可憐閨夢漢家營,
深閨怨婦情。


春蠶到死絲猶繞,
蠟炬成灰燼未冰,
凄凄瀝血情。


過盡千帆望不到,
寂寥腸斷白蘋汀,
倚欄盼望情。


玉骨久成泉下土,
壁間祇剩舊墨痕,
空床卧聽南窗雨,
誰復補衣夜挑燈;
空餘弔悼情。


垂楊衹解惹春風,
何曾繫住不遠行,
一曲離歌兩行淚,
不知何地再逢迎;
離人呼喚情。


今宵欲向郎邊去,
趁此月暗映花明,
幽會有私情。


瞰亡往拜虛敷衍,
口蜜腹劍暗藏兵,
假意復虛情。


寧我負人毋負我,
得魚忘筌失性靈,
冷酷更無情。


情、情、情,
何物喚為情?
人間有冷暖,
世上復多情。


註:
﹙1﹚瞰亡往拜:《孟子‧滕王公下》:“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瞰:窺看;亡:無,此指人不在家。指窺伺別人不在家才去拜訪他。陽貨想要孔子來看他,又不肯失禮逕行召喚。當時有條禮節,大夫對士有所賞賜,倘若士當時不在家,不能親自拜謝,過後便得到大夫家裏去答謝。於是“陽貨瞰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即探聽到孔子外出時,給他送去一個蒸小猪,借此召孔子來答謝。孔子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既不失禮,又避免和陽貨見面。兩個人都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虛情假意地做樣子,走過場。成語“瞰亡往拜”,就是形容本來不想見面,但又要走一下前去拜訪的過場,假意虛情以敷衍對方。
﹙2﹚得魚忘筌:筌,捕魚的竹器。筌,也作荃;荃,香草,可為魚餌。得魚忘筌,比喻達到目的後就忘記了原來的憑藉。語出《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2007/5/19

2007/05/16

《七律》 “月漏”言論風波 : 徐持慶

莽夫不遜出狂言, 枉坐蘭臺作議員。
不治己身焉治國, 既傷人格亦傷天。
將他野力拼朝力, 鬥彼男權壓女權。
月漏一聲驚四座, 貽羞大馬實堪憐。


註:
﹙1﹚“月漏”言論風波:上週大馬反對黨﹙行動黨﹚在國會質詢為何政府工程一再出問題,包括國會天花板漏水(Bocor)。在朝的執政黨國陣巫統野新區國會議員莫哈末賽益和京那巴當區國會議員邦莫達語驚國會,一唱一和,指漏水是平常之事,正如華都牙也區國會議員(指在野的行動黨馮寶君小姐)每個月都會漏。這起以女人月經戲弄行動黨的馮寶君每個月都會“破漏”(bocor)一次的言論,被認為不但是對馮寶君的攻擊,也是對所有女性的歧視和污辱女權,顯然已經觸犯眾怒,引致各界口誅筆伐,引起軒然的“月漏”言論風波。但至今在朝的執政黨國陣對本身失言的兩名議員仍未採取任何行動。

﹙2﹚蘭臺:東漢以御史大夫官屬省入蘭臺,置御史中丞,故御史府也稱蘭臺寺,御史臺也稱蘭臺。此處蘭臺借指國會。

﹙3﹚將他野力拼朝力:在野的反對黨將於後日號召群眾舉行示威集會,以群眾力量廹使在朝的執政黨國陣對發表“月漏”言論的國會議員採取懲處行動。

2007/5/12

2007/05/14

《七律》 股市熾熱,避暑山中 : 徐持慶

股市飈升局怎收, 奚如金馬歎風流。
一千指數燒成夏, 十八恆温冷欲秋。
世上幾人知斂手, 山中獨我省搖頭。
暑潮欲避應何往, 宜往高原避暑樓。

註:﹙1﹚金馬:即金馬崙高原。金馬崙高原氣温恆處攝氏18度左右,天氣常年若秋季,是馬來西亞著名的避暑勝地。歎:享受。
2007/5/12

《七律》 孔方兄 : 徐持慶

君家法術巨無垠, 指點乾坤最可親。
道義盡輕奚若幣, 鬼神可使況乎人。
有權闖道皆因富, 無力通關祇為貧。
向爾稱兄甘作弟, 唯求顯貴脫艱辛。

2007/4/23

《簡體詩詞》 孔方兄 : 徐持慶

孔方兄,
孔方兄,
兄台敵得萬千兵!
有之威風足,
無他事不成。


孔方一朝顧:
玉作瓊窗金繡戶,
開言成律唾成珠。
出入輕肥衣馬,
不愁美食起居。


為向孔方求:
奪泥燕口,
削鐵針頭,
刮金佛面,
陰爭險鬥,
乞兒碗底覓殘羹,
剖腹藏珠將私走。


成孔方,
敗孔方。
勸君放下勿狼忙。
處涸轍猶歡,
萬事尚何妨?


註:
﹙1﹚ 處涸轍猶歡:涸轍,水枯竭了的車轍。莊周家貧,向監河侯借米粮。監河侯說:“等我把稅收齊以後,借你一大筆錢。”莊周說:“我來時,看見車轍裏有條鮒魚,自稱是東海波臣,要我給牠升斗之水以活命。我說你且等着,等我遊歷吳越之地,把西江之水引來給你。鮒魚說,我衹求可以活命的一點點水,你這樣說,還不如到枯魚之肆去找我吧!”見《莊子‧外物‧第二篇》。後以“涸轍鮒”、“處涸轍”等喻身處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唐代王勃《滕王閣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2007/5/4

2007/05/01

補選感賦

大馬補選期間,選區内平時無人關注之各項懸而未决、久積難題及民生痼疾,必可以金錢一朝解决,使選民笑逐開顏。此等求票手法,幾乎百發百驗,唯於民主之道實屬哀哉!

一聞補選笑頻頻, 都笑今朝奉作神。
豪擲千金猶賄票, 不辭百拜若親民。
幾曾得遇嗤周粟, 鮮見還能卧越薪。
止渴飲鴆非久計, 他時毒發可亡身。

註:
﹙1﹚豪擲千金猶賄票:
國陣依約補選期間解決的民生問題:
●八丁燕帶垃圾場於4月7日起,永久關閉。改造為休閒公園。
●副首相宣佈撥出320萬令吉撥款,完成選區內的一切發展建設。
●雪州大臣宣佈撥款3600萬令吉,充作依約選區的基本設施發展經費。
●依約新村面對蒼蠅充斥的問題,雪州衛生局鑒定蒼蠅是在養雞場大量繁殖生長,並發出警告信要業者在1星期內清理養雞場內的環境。
●武吉洛賓森居民獲得每方尺1令吉地稅的新地契。
●水利灌溉局鋪建水溝。
●首相署撥款80萬令吉,以及教育部撥款20萬令吉給八丁燕帶育智華小增建禮堂。
●工程部批准撥款50萬令吉,為瓜雪依約2座華人義山鋪設全長2.25公里的柏油路。
●依約新村的“天福振龍宮”獲政府撥款27萬令吉,充作神廟重建經費。
(星洲日報‧2007.05.02)
﹙2﹚周粟:周武王進兵討伐殷紂。伯夷、叔齊勒住武王的馬繮諫諍說:“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紂的暴亂,天下都歸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耻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周粟﹚,在首陽山上隱居起來,靠採摘野菜充饑。最終在首陽山餓死而保持了他們的仁義。見《史记‧伯夷列传》。後以“耻食周
粟”泛指不齒接受不義之事物。﹙其實商朝末年,纣王的統治已瀕於崩潰,武王伐暴是“順乎天而應乎人”的,是不可逆轉的,而夷、齊的諫阻和耻食周粟是背轉歷史大潮的。司馬遷在《史记》歌頌這兩個人物,那是頌錯了,他們不值得歌頌。而作者對這種不能變通的行為加以歌頌,無疑是有所偏頗的。﹚
﹙3﹚越薪:用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典事。比喻不忘耻辱,自勵反擊。

2007/5/01



2007/04/29

《簡體詩詞》春頌 : 徐持慶

連朝杏雨,
綠遍圃茵。
雕欄觀拂柳,
竹苑聽啼鶯。
東風釀就佳景致,
映簾姹紫鬧氤氳。
群芳爭艷色,
爭入樓頭帶香薰。
囑東君:
「長護園林靚,
勿教紅粉墮風塵。」
卻憐春易老,
多愁黛玉葬花魂!
自是餘春今倍惜,
春因老更珍。

註:﹙1﹚東君:司春之神。
2007/4/16

《七律》春頌 : 徐持慶

一雷驚蟄遍山妍, 賞目枝頭蝶翅翩。
濺蕊花開深巷雨, 頌春筆蘸小樓牋。
鶯翻柳線驚晨夢, 燕貼芹泥鬧曉煙。
榻畔杏風颺嬝嬝, 輕輕拂我抱詩眠。


註:
﹙1﹚驚蟄:春天來臨,春雷驚起蟄伏的萬物。驚蟄,春天的節令,為全年“二十四節氣”之一,
是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並綜合天文與物候、農業氣象的經驗所創設。節氣反
映了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過程,這“二十四節氣”,春夏秋冬各佔其六。春季的六個節令包
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2﹚芹泥:燕子用以築巢的泥。唐杜甫《徐步》詩:“芹泥隨燕嘴,花蕊上蜂鬚。”

2007/4/10

《七絕》 奉和雅內《春頌》瑶韻

掩映眸前潤似油, 春光一片望中收。
東君釀就胭脂色, 採下枝頭伴案頭。


註:﹙1﹚東君:司春之神。
2007/4/11

2007/04/21

《七絕》 無題 : 徐持慶

爨桐何處覓鍾期, 一穴弓身事可悲。
有恨陳王情欲冷, 無方媧女石空奇。


註:
﹙1﹚爨桐、鍾期:爨桐:謂焚焦了的桐木。事本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三:“吴人有燒桐以爨
者,邕(蔡邕)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 因請之,削以為琴,果有美音。”後以“焦 桐” 、“爨桐”等指遭毁棄的良材。 鍾期:相傳古代鍾子期聽俞伯牙彈琴,能從琴音裏得知伯牙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後子期無死,伯牙絕去琴弦,不再彈琴。見《呂氏春秋本味》、《列子‧湯問》。後似鍾期代稱深切了解自己的人。
﹙2﹚一穴弓身:彎弓着身體處于穴中;喻難以伸展。“穴弓身”三字合成一個“窮”字。
﹙3﹚陳王:魏陳思王曹植。
﹙4﹚媧女:即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女神女媧娘娘。關於女媧煉石補天的傳說,最早的著名記載在《淮南子‧覽冥篇》中:在洪荒時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後祝融打敗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輸而羞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女媧目睹如此奇禍,於是決心補天。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補好了。

2006/10/15

《七律》 恨鐵不成鋼

恨鐵

欲借生花五色毫, 知非大器枉徒勞。
藝憐未出佳篇什, 鐵恨難成利鋼刀。
七十韶光塵與土, 一千詩賦粕兼糟。
吟餘省乏驚人語, 聊作秋墳鬼唱嚎。

我十四、五歲就開始學寫詩,一寫就五十多年。回顧創作歷程,雖一直孜孜矻矻,潛心而著,對寫詩幾成癡癖。可惜想是由於資質所限,至今仍未有佳句之作,更且未能躍越自己已有之框框,真有恨鐵不成鋼之憾,思之不無感慨。

註:
﹙1﹚生花五色毫:相傳唐詩人李白年輕時,曾夢見筆頭生花,此後便才華橫溢,文思泉湧。見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夢筆頭生花》。
﹙2﹚三、四兩句指筆者詩藝尚差,有恨鐵不成鋼,難成繞指柔之憾。
﹙3﹚秋墳鬼唱:秋墳的鬼當然不可能唱詩,也就是說這些詩是不合吟誦的,只在筆者自己心中感受而已。李贺的《秋來》:“秋墳鬼唱鲍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2007/4/20

2007/04/10

故園 三重奏


《簡體詩詞》故園 : 徐持慶

桑梓苦時縈,
無端又念舊居庭。
槎遊北国,
夢託南程。
唯問春消息:
「紫荊尚否,
枝上向風迎?」
白首此窮經,
三載留情,
尚聞室友笑談聲。
每因明月篩鄉夢,
夢鎖葳蕤惜難成。
怎得隨明月,
重照五羊城。

註:
﹙1﹚夢鎖葳蕤:葳蕤鎖夢之倒裝語。葳蕤鎖:鎖名,鎖以金縷相連,可以屈伸。唐韓翃《江南曲》:“春樓不閉葳蕤鎖,綠水回通宛轉橋。”明顧大典《青衫記‧承璀授閫》:“葳蕤重疊瑣深宮,掃除近侍飛龍。”

1.4.2007


《五律》 故園 : 徐持慶

硯席廝磨處, 常縈艷紫荊。 疏枝今夜夢, 澹影舊時情。
化蝶從南返, 癡鴻殢北征。 故園何日省, 無計預歸程。

註:
﹙1﹚化蝶:作夢,睡夢。語出《莊子‧齊物論》莊周夢中化為蝴蝶。宋陸游《鄰水延福寺早行》詩:“化蝶方酣枕,聞雞又著鞭。”
﹙2﹚殢:滯留。

2007/4/1


《七絕》 故園 : 徐持慶
余自1954年離南海故鄉赴大馬,四十餘年後,於1996年始得重履故園,昔日居庭早已傾頹,唯剩殘垣斷壁,觸目淒然,賦此追憶當年回鄉之感慨。

歸來梓里似南柯, 當日門庭雀可羅。
觸目滄桑今始悟, 知章感慨故園過。

2007/4/1

2007/03/21


<图片提供:徐一村>

《簡體詩詞》橋 - 【看圖寫詩】


兩堤垂柳,
一道虹橋。
獨佇黯魂消,
無言嘆寂寥。
注倒影,
覓阿嬌。
另抱蟬枝,
琵琶彈別調,
傷心怯登曩日橋。
橋、橋、橋,
幾許往事盡關橋:
一年祇一宵,
烏鵲搭成牛女橋。
曹操餞關羽,
贈袍送別灞陵橋。
只因承一諾,
尾生抱柱死殘橋。
黄石試子房,
張良進履在圯橋。
司馬重功名,
成都題柱升仙橋。
居心誠叵測,
日本强攻蘆溝橋。
一碗孟婆湯,
忘情終過奈何橋。
橋、橋、橋,
幾許往事盡關橋。
應了當須了,
未了還須了。
世事都如橋下水,
且隨流水付煙銷。


註:
﹙1﹚贈袍送別灞陵橋:千古流傳的關羽灞陵挑袍的故事就發生在灞陵橋。關羽在许昌辭曹歸劉並非虚構,歷史上確有其事。據《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三國演义》中說,曹操不但不准部下殺關公,而且還親自率領部將趕到灞陵橋頭給關羽贈袍送金,為其餞行。關羽恐其有詐,便立馬於橋上,用刀尖挑睇袍披掛身上,並勒刀回頭稱謝曰:“蒙丞相賜袍,異日更得相会。”遂下橋往北,順官道而去。到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劉聯合,火燒赤壁,曹操83萬人馬,一敗塗地,最後只帶十數騎落荒而逃,恰逢關羽伏兵華容道,為報昔日之恩,放了曹操一條生路。因此關公辭曹的故事,既表現了關公的“忠義”之情,同時也突出了曹操愛才之心,以致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2﹚尾生抱柱死殘橋:《莊子‧盜跖》載: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3﹚張良進履在圯橋:張良 ﹙字子房﹚派遣刺客刺殺秦始皇失敗,逃亡到下邳,某一天在橋上遇見一位老人,老人把鞋子丢到橋下去,刻意以傲慢的態度命令張良帮他撿起鞋子並為他穿上。因為張良得以忍氣照做,老人認為孺子可教,與張良約定五天後的清晨相見。張良連續兩次因為比老人晚到受到怒責,最後决定半夜就先去,終於受到老人稱許,並贈以《太公兵法》一部,並告訴張良他是黄石化身。張良熟讀此書輔佐劉邦得到天下。後人即稱橋上老人為黄石公。事載見《史记‧留侯世家》。
﹙4﹚成都題柱升仙橋:漢蜀人司馬相如未發蹟時,從成都去長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橋橋柱上题云:“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 見《太平御覽》卷七三引《華陽國志‧蜀志》。
﹙5﹚ 日本强攻蘆溝橋: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獨佔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借口一個兵士失踪,要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 無理的要求。日軍開槍開炮猛轟蘆溝橋,向城内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国守軍第29軍吉星文團奮起還擊,掀起了全民族抗日序幕。
﹙6﹚忘情終過奈何橋:據說,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開始念誦佛經。她還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来,衹是一心一意地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歲,依然是處女之身。她衹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稱她為“孟婆”。後来,孟婆入山修行,直到後漢。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為幽冥之神,並為她造築醧忘台。凡准備投生的鬼魂,都會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飲迷湯,讓鬼魂們忘卻前生。衹要喝了她的湯藥,然後走過奈何橋去投胎,前世今生的宿怨便會忘得乾乾淨淨,來世重新為人。

2007/3/20


《七絕》橋四首 - 【看圖寫詩】

暮靄沉沉染柳橋, 河橋柳色盡堪描。
當時曾記溪邊肆, 煮酒憑伊我弄簫。



含煙枕水漾溪橋, 倒照波心扣楚腰。
曾是並肩今獨竚, 水中孤影嘆蕭條。



昨夜星辰不復瞄, 垂虹呆竚暗心焦。
綠楊未解癡郎怨, 卻傍溪前笑倒橋。



踽踽徐行上栱橋 , 遺踪凭弔恨難消。
只今柳老枝猶在, 卻自迎風不肯搖。

2007/3/16



2007/03/17

惜別故友(二重奏) : 徐持慶

1 《簡體詩詞》

客路去千程,
宿酲不願醒。
猶記耳鬢廝磨樂,
夜雨對床情。
到如今,
尖帆催發,
蕭瑟聽蟬鳴。
從此後,
縱届月夕花朝,
尊前歌笑,
空自隻影單形。
秋水,
自盈盈,
空有相憐意,
無緒問歸程。
欲登樓,
還卻步,
怕將愁眼向長亭。
2007/3/3


2 《七律》惜別故友 : 徐持慶

長亭未到已腸廻
執手相看蠟炬灰
塞雁河橋憑我餞
荒雞樓月再誰陪
桃潭千尺留還別
梅笛三更喚豈回
世上黯然何物最
消魂自古是離杯

註:
﹙1﹚荒雞:古以夜三鼓前鳴的雞為荒雞。蘇東坡《召還至都門先寄子由》:“荒雞號月未三更,客夢還家得俄頃。”
﹙2﹚桃潭千尺:唐李白《贈汪倫》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後以" 桃花潭水"等喻情誼深厚。
﹙3﹚梅笛:指羌族樂曲《落梅花》,又名《梅花落》,以羌笛吹奏。李太白貶長沙,與友人飲別,寫下《與吏郎中欽﹙一作飲﹚聽黄鶴樓上吹笛》一詩,詩中有句云: "黄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4﹚黯然、消魂:南朝梁代文學家江淹《別賦》開卷兩句: "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

2007/3/12

2007/03/05

敲夢苑早春

春芹早韭雜紅苗, 一片生機茂似燒。
枝沁梅香迷雅客, 風搖竹影印平桥。
抒胸愛把箋摻蕊, 接眼偏逢柳漾潮。
魚喋泉聲渾似喚, 攜囊喚我賦芭蕉。


註:
(1)春芹早韭雜紅苗:敲夢苑圃中之蘭花甚類芹、韭之貌,雜於一片火紅的紅杜鵑之中,生機無限。
﹙2﹚枝沁梅香:敲夢苑中所栽之水梅,每届花期,滿園皆香。我在《敲夢苑夜色》詩中曾有“野蕊隨風香遍苑”之句。
﹙3﹚魚喋泉聲:敲夢苑池中所豢錦鯉,呷啜於淙淙泉韻之間,別有一番境界。
﹙4﹚攜囊:《新唐書•李賀傳》:“(賀)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小書童﹚,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此處將池魚擬人化,把魚當小奚奴,攜詩囊叫我賦詩

2007/3/05

2007/02/25

〖哀南京大屠殺七十年〗 二重奏

《簡體詩詞》 哀南京大屠殺七十年

恣屠三十萬,
沉寃七十年。
通衢皆白骨,
城廓盡狼煙。
青燐光宛在,
閃閃尚淒然!
鬼啾何人管?
殺敵倩誰先?
愁牽杜甫賦,
空誦馬援篇。
暴行昭昭著,
史實尚訛編。
佳兵必遭譴,
三省罷霸權。


註:
﹙1﹚杜甫賦:杜甫詩多寫戰爭惨况。
﹙2﹚馬援篇:漢代馬援伐匈奴,自言奮勇殺敵,預备馬革裹屍而還。
﹙3﹚佳兵:窮兵黷武之師。

2007/2/23


《七律》 哀南京大屠殺七十年

一劫紅羊七十年
當時寃氣漫彌天
蝗軍似虎民猶犢 屍骨如山血若泉
掠地鎗声仍歷歷 屠城物證尚篇篇
人心宇內存公道 篡史訛修屬枉然

註:
①紅羊:指國難。古人以為丙午、丁未是國家發生災禍的年份。丙丁為火,色紅;未屬羊,故稱。 宋代柴望作《丙丁龜鑒》,歷舉戰國到五代之間的變亂,發生在丙午、丁未年的有二十一次之 多。唐殷堯藩《李節度平虜詩》:“太平從此銷兵甲,記取紅羊换劫年。”清龔自珍 《百字 令•投袁大琴南》詞:“無奈蒼狗看雲,紅羊數劫,惘惘休提起。”張昭漢《隐居》詩:“怡情那管紅羊劫,高卧閑聽玄鹤喧。”

2007/2/15

2007/01/21

奉題庭輝兄《枕月齋墨餘》詩集

縱橫披撻寫西東, 婉約渾雄兩并工。
枕上脂痕留夢裏, 月邊雲彩印牋中。
齋薰花氣詩薰客, 墨綻豪情筆綻虹。
餘灑潘江傾陸海, 集疑潮湧泛春風。

2007/1/21

2007/01/09

敬悼孫至銳詩友

神交網上喜相知, 網上今傳訣別詞。
共汝當時曾和韻, 憑誰此後更談詩。
才高應召修文去, 魂遠飄來慰夢期。
夜笛山陽吹欲裂, 向西悵悼酹遙巵。


註:
﹙1﹚修文:相傳晉蘇韶死而復甦,對兄弟說:顏淵和卜商都在地下當修文郎。见《太平御覽》卷八八三引晋王隱《晉書》。後為文人逝世的典故。
﹙2﹚夜笛山陽:晋嵇康、呂安被司馬昭殺害後,他們的好友向秀過嵇的舊居山陽,聽到鄰人的笛聲,不禁懷念起亡友,感音而嘆,於是寫了一篇《思舊賦》。見《晋書‧向秀傳》。後以 “山陽笛”表示對亡友的哀念。
﹙3﹚巵:酒器,容量四升。

2007/1/9

2006/12/10

奉賀業師洪天賜教授七秩華誕

八方弟子賀宗師, 孺慕殷殷仰德儀。
學貫中西通今古, 業傳南北育蘭芝。
杏壇退隱嗟何早, 絳帳來從恨稍遲。
年属古稀疑不惑, 壽緣預祝待期頤。


註:
﹙1﹚學貫中西通今古:洪教授精通中、英、巫、日文字;對於西方現代之文學、哲學、數學等俱有豐富之學養,尤偏精於中國古代科技發展史、中國古代數學史、中國古代天文歷法等的學術研究。
﹙2﹚業傳南北:洪教授曾任教於南、北兩半球。教職計有:馬來亞大學中文系系主任、馬大文學院副院長、西澳柏斯天鵝學院院長和拉曼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3﹚古稀、不惑:古稀,七十歲的代稱。不惑,指四十歲。《論語‧第二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4﹚期頤:稱百歲之人。百年為生人年數之極,故曰期。此時起居生活待人養護,故曰頤。《禮‧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洪教授的弟子從四面八方趕來為這一代宗師祝壽,大家都為了仰慕老師的碩德儀範,以表孺慕之忱。洪老師學貫中西、博通今古,在南、北兩半球傳道授業,培育人才。可嗟嘆的是洪老師這麼難得的一位碩彥卻退休得太早,而我入門從師又可惜稍為遲了一點,未能多親儀範。洪老師雖然年届七十,但精神矍鑠,看上去像是四十出頭,應有百歲的壽緣,在此預祝洪老師百秩生辰快樂!
2006/12/10

2006/12/05

豪宅吟

報載某地小民之住宅以“非法木屋”為由而遭摧拆,但某官員違章而建之千萬豪宅卻得以保全,閱後感慨繫之,賦此。

安來巨款乏追求, 千萬朱門一宅修。
邦國誰招枯馬骨, 政壇孰奈爛羊頭。
小民無助遭摧舍, 大鱷逃懲罪竊鈎。
敢問天心何太忍, 忍教人慾任橫流。


註:
﹙1﹚枯馬骨:戰國時,燕昭王要招攬賢才,郭隗向他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國君要買千里馬, 三年不能得。有人代他買來一個死千里馬的枯骨頭,花去五百金。國君大怒。那個人說:天下人得知你肯五百金買駿馬骨,千里馬就會來了。不久果然買到了三匹千里馬。說了這個故事後,郭隗又說:你要收攬賢才,請先從隗始。賢者看到像我這樣的人都派了用場,還有甚麼顧慮不來呢?於是昭王為郭隗築臺,拜他為師,並在臺上放置千金,招聘天下賢才。消息傳開後,包括樂毅、鄒衍、劇辛等賢士紛紛而至。見《戰國策‧燕策一》。後以“千金市骨 ”等為招攬賢才的典故。宋黃庭堅《咏李伯時摹韓幹三馬》詩:“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假五羖皮。”
﹙2﹚爛羊頭:劉玄誅平王莽後,其下屬濫封官爵。《後漢書‧劉玄傳》:“其所授官爵者,皆群小賈豎,長安為之語曰:‘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後因以“爛羊頭”指官吏的污濫。
﹙3﹚竊鈎:偷竊腰帶鈎。《莊子‧胠篋》:“彼竊鈎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喻小盜重懲,而大盜則獲富貴。

2006/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