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5

次陳晴山先輩詠李香蘭韻

藝壇善舞又能歌, 瘋靡當時一玉珂。
卿本佳人潛作諜, 是非誰斷此嬌娥。

2006/11/25

2006/11/24

殘菊詠

重陽秋圃帶霜栽, 佇句簾前比瘦來。
蘊秀噙香稱樂也, 凋顏褪色嘆哀哉。
微吟猶恨隨鴻杳, 淺唱還憐缺蝶陪。
萎盛盈虛知有數, 明年篩月待重開。

2006/11/24

2006/11/22

密友

陳冬到上海繼續深造博士課程,常在她的部落格提到若梅與我,對我們當日在暨大時的交往情景念念不忘,此姝確是重情重義之人。現在各散一方,未知何日再能團聚。尤其是萬薇薇同學更遠赴雲南曲靖大學任教職,佳人影杳,現况如何?大馬羊城、雲南上海,相隔千里,思之不勝唏噓。緬懷往昔,詩以紀之:

有緣逆旅喜相逢, 豈可無詩記舊蹤。
當日館中留盛概, 今朝何處覓芳容。
雲南上海離千里, 馬國羊城隔九重。
暨大三年四密友, 薇薇梅我共陳冬。

2006/11/22

2006/11/15

[丁亥新春賦筆] 二重奏

《簡體詩詞》丁亥新春賦筆

翻殘臘曆,
喜綻春雷。
閙枝庭苑翻紅蕊,
上砌階除染綠苔。
戌犬攜戾杳,
金豕報喜來。
三載辭家耽卷,
一朝返璞耽杯。
屠蘇和墨寫宜春,
吟邊壓酒把牋裁。
獨惜依然腹儉,
可歎愧乏詩才。
爆竹傍同鼙鼓動,
年詩參共角笳催。
新歲春风,
能解恨哉?
便應吹散,
遍地烽烟,
消殘戰燹息兵災。
倘能如此願,
肯減年寿,
換取兵摧!

2007/2/3


丁亥元日賦筆二首
《五律》

居移三載穗, 圓夢喜還家。
已了勞形牘, 重烹息影茶。
憂愁來日拆, 壽歲此朝加。
柏酒軒中醉, 何需指杏花。


註:
﹙1﹚柏酒:古代風俗,以柏葉後凋而耐久,因取其葉浸酒,元旦共飲,以祝長壽。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
﹙2﹚杏花:指杏花村酒家。此句意指“何必要去杏花村酒家呢?”唐代杜牧《清明》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移居廣州三載,現在畢業回家,終於卸下了磨人的繁重課業,又可重新享受隱逸式的品茗閑居生活。今天是元日,那些煩擾的事兒明天才去理會罷;從今天起我們又增添了一歲。在敲夢軒中就可以品嘗到新年的美酒,何必要去杏花村呢?


其二
《七律》

管他落日已偏西, 送犬迎豚興自迷。
頭上何妨添白髮, 心中未肯唱黄雞。
莫教典籍封蛛網, 任令韶光賽馬蹄。
漫舉屠蘇思暨大, 彷聞窗外杜鵑啼。


註:
﹙1﹚唱黄雞:人們常用“白髮” 、“黄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出遲暮的傷感與衰颯的哀吟。蘇東坡《浣溪沙》詞:“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黄雞。”
﹙2﹚屠蘇:酒名。也作“酴酥”、“屠酥”。古代風俗於農曆正月初一飲屠蘇酒。見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3﹚杜鵑啼:杜鵑,鳥名。又名杜宇、子規。杜鵑啼叫聲仿如一聲聲道“不如歸去”。元王實甫《西廂記》 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綠楊影裏聽杜宇,一聲聲道‘不如歸去。’”


一點也不理會自己已近暮年,我還是興高彩烈地送走卸任的狗年、迎接肖猪的新春。頭上添些白髮又何妨呢?可我心中卻全無遲暮之感。別把經籍荒廢,要趕緊進取,因為光景催年,別令那飛逝得快過駿馬奔馳的時光輕輕溜走。當我悠閑地在品嘗着祝賀元旦的美酒時,心中卻無由地思念起暨南大學來,這時彷彿聽聞窗外有杜鵑在一聲聲道“不如歸去”,叫我重返校園。
2007/2/18

[夢] 二重奏

《 簡體詩詞》夢

身似雲間鶴,
名如鹿上蕉。
世事簟中蝶,
人情霧裏綃。
邯鄲道上,
名利場中,
春秋大夢逐如潮。
繁华往昔,
柯蟻今宵,
看盡人間燦後凋。
問何如,
敲夢軒中敲晝夢,
飲瓢巷裏飲詩瓢。
夢廻風雨散,
恬適自逍遙。
萬事盡還詩卷裏,
百年俱屬過隙驍。
一枕黄粱休復戀,
待吾敲醒夢迷梟。


註:
(1) 鹿上蕉:《列子‧周穆王》稱:鄭国有一人打死一鹿,怕人看見,連忙藏到城壕裏,用蕉葉蓋起來。不久忘記藏在那裏,還以為自己在做夢。後為另一人依線索找到死鹿,双方曾為此爭訟。後以“蕉鹿”、“鹿覆蕉”等比喻做夢或對事物恍惚迷離。
(2) 簟中蝶:春秋時,莊周有一次在夢中化為蝴蝶,醒來又是莊周,分不清究竟莊周做夢化為蝴蝶,還是蝴蝶做夢化為莊周。見《莊子‧齊物論》。後以“莊周夢蝶”等指夢或比喻夢幻。
(3) 邯鄲道上:唐人傳奇:少年盧生,在邯鄲旅舍遇道士, 嘆己生不逢時,未能博取功名富貴。時值旅舍主人正以黍米炊飯。道士取一枕與盧生,盧生就枕入夢,見己娶望族妻,享榮華,官宰相,老壽而終。一覺醒來,旅舍主人的黃粱米飯尚未燒熟。見唐沈既济《枕中記》。後以“邯鄲” 、“黃粱”等喻做夢或比喻人生富貴虛幻、亦喻痴心妄想。
(4) 柯蟻: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寫淳于棼到槐安国,娶了公主,當了南柯太守,後出征失敗,被遣歸而夢醒,在庭前槐樹下尋得蟻穴,即夢中槐安国都,所謂南柯郡即樹南枝下另一蟻穴。後以“南柯夢”等指夢裏繁華或繁華若夢;也泛指夢。
(5) 飲瓢巷裏飲詩瓢:《論語‧第六雍也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後以 “簞瓢陋巷”等喻安貧樂道。

2007.1.16


《七律》 夢 二首

看盡人間燦後凋, 蝶追蟻逐尚如潮。
軟塵幻似迷蕉鹿, 歲月奔猶過隙驍。
敲夢軒中敲晝夢, 飲瓢巷裏飲詩瓢。
黄粱一枕休痴戀 , 帝寢華胥畢竟遙。

註:
﹙1﹚ 蝶追蟻逐:指莊周夢蝶及南柯太守事。
﹙2﹚ 迷蕉鹿:《列子‧周穆王》稱:鄭国有一人打死一鹿,怕人看見,連忙藏到城壕裏,用蕉葉蓋起來。不久忘記藏在那裏,還以為自己在做夢。後為另一人依線索找到死鹿,双方曾為此爭訟。後以“蕉鹿”、“鹿覆蕉”等比喻做夢或對事物恍惚迷離。
﹙3﹚ 飲瓢巷裏飲詩瓢:《論語‧第六雍也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後以 “簞瓢陋巷”等喻安貧樂道。
﹙4﹚ 晝寢華胥:傳說黄帝曾晝寢夢遊華胥氏之國。這個國家沒有官吏,人民沒有嗜欲,不知親己疏物。黄帝夢醒後,怡然自得,過了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幾乎已和華胥國一樣。見《列子‧黄帝》。華胥,指寓言中的理想國。

2007/1/18

(二)

錢囚恥作作詩囚, 敲得閑情一夢幽。
化蝶還防迷俗世, 成龜每欲隱清流。
黃粱難熟應知醒, 青眼承垂豈易求。
不究真耶抑幻境, 只求酣睡有蝸樓。

註:
(1) 化蝶:睡夢。語出《莊子‧齊物論》:莊周夢中化為蝴蝶。宋陸游《鄰水延福寺早行》詩:「化蝶方酣酒,聞雞又著鞭。」
(2) 成龜:《莊子。秋水》:戰國時,楚王派大夫去請莊子做官,莊問大夫:「聽說楚有神龜,死三千年,現把牠用匣裝起來藏在廟堂之上供奉。你看這龜留下骨頭讓人珍藏好呢,還是活著曳尾(拖著尾巴)於塗中好呢?」大夫說:「當然是活著曳尾於塗中好。」莊子說:「那麼我將曳尾於塗中。」後以「塗龜」或「成龜」(做一隻龜)等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3) 黃粱:唐人傳奇:少年盧生,在邯鄲旅舍遇道士,嘆己生不逢時,未能博取功名富貴。時值旅舍主人正以黍米炊飯。道士取一枕與盧生,盧生就枕入夢,見己娶望族妻,享榮華,官宰相,老壽而終。一覺醒來,旅舍主人的黃粱米飯尚未燒熟。見唐沈既济《枕中記》後以“邯鄲” 、“黃粱”等喻做夢或比喻人生富貴虛幻、亦喻痴心妄想。


不屑做金錢的奴隸,寧願作一位苦吟的詩人;只有這樣才足以保有一份閑逸雅致的情懷,來敲出幽夢般的詩境。就算在夢境之中也須提防不要迷失自己;追求一股清流自由自在地生活吧。好夢總是易醒及難以持久的,別多所戀棧,在應該醒來的時候就要知道醒過來。更應知道的是,要博取別人的青睞,又豈是這麼容易求得的呢? 不必追究夢境的真假,又有誰知道「莊周化蝶抑蝶化莊周」?衹求有一席可以穩睡之地就滿足了。

《 簡體詩詞》 雪

寒壓瓊枝,
葉凝銀屑,
冷蕭蕭,
驛騎輾冰轍。
晶簾一片玲瓏雪。
景中句何尋,
應是驢背灞陵律絕。
如詩似画若凝脂,
環環白玉玦。
獨恐,
玉憐輕碎,
香憐易爇。
騷騷殘翠不勝摧,
再摧又恐無端折。
冰雪縷銀衣,
可惜人情冷于雪。
尤所幸,
冬盡終須送寒歸,
靄靄又迎春節。


註:
(1) 《韻府群玉》:“孟浩然嘗于灞水冒雪騎驢尋梅花, 曰:‘吾詩思在風雪中驢子背上。’”
(2) 玦:開缺口的玉環。
(3) 玉憐輕碎,香憐易爇:爇,燒、點燃。句意為可憐玉易跌碎,香易燒盡;良辰美景十分難得,偏又最易消逝。清代納蘭性德《金縷曲‧簡梁汾,時方為吳漢槎作歸計》詞:“情深我自拚憔悴。轉丁寧,香憐易爇,玉憐輕碎。”

2006/12/27

《七律》 鍘贓官

敢問全年幾俸緡, 繁華享盡究何因。
連心遍屬朋黨客, 舉目多為竊祿臣。
國運緣貪貧欲墜, 民脂洗攫苦難伸。
怎教盼出包知府, 好鍘贓官靖鬼神。


註:
﹙1﹚緡:線、繩;引申為用繩﹙緡﹚穿連成串的錢,即貫錢。俸緡,指薪俸。
﹙2﹚包知府:指包拯。公元999-1062年。北宋廬州合肥人。字希仁。天聖五年進士。曾知開封府,執法嚴峻,當時稱為“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民間以包知府為清官的典範。

2006/12/14

《 簡體詩詞》濫貪禍國

竊祿何有愧,
良心太無聊。
誘惑焉能擋,
貪念誰可消?
豈能宦海不求富,
那得貪泉不舉瓢?
同儕串門路,
朋黨為搭橋。
你在野,
我當朝,
一棵錢樹任我搖。
你吶喊,
我耍招,
五斗稻粱折我腰。
何妨效倉鼠,
吞糧兼攫椒。
明知濫權如癌症,
管他貪污禍國,
我自竊國逍遙。

2006/12/14

《逝水年華二重奏》 : 徐持慶

【律詩】‧逝水年華

釣翁八十遇文王
逝水如醪漫品嘗
青鬢任他成雪鬢夕陽在我亦朝陽
辭枝新葉茶偏淡貯滘陳年酒倍香
花甲暨南三載駐誰言劍老便無芒
2006/11/21



【簡體詩詞】‧逝水年華

休管,
歲月逝似急溪,
催年疾若马蹄。
休管,
韶華流似冰底水,
消失無由睇。
霜兩鬢,
書一櫃,
詩邊吟晚景,
筆底現虹霓。
揮戈時自勵,
不教日沉西,
笑語黄昏,
其奈我奚?
雖是鏡明知首皓,
心如赤子,
貌賽及笄。
都道老如圭,
莫悲淒。
坡翁猶寄語:
“休將白髮唱黄雞” 。


註:
(1) 揮戈:相傳古代魯陽公同韓國打仗,一直打到天黑。魯陽公把戈一揮,又把太陽退回九十里。見《淮南子•覽冥訓》。後多以此典作“使時光倒流”之喻。
(2) 人們常用“白髮” 、“黄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出遲暮的傷感與衰颯的哀吟。蘇東坡《浣溪沙》詞:“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黄雞。”

2006/11/22

報載“日本要發展核武装”新聞,讀後賦此

根同一脈赴東瀛, 卻異中華大漢情。
惨記萬家罹劫難, 竟忘二彈被夷平。
屈人不戰眞良策, 展核謀攻匪善兵。
本屬龍傳無德性, 反沾獸味惹人驚。


註:
﹙1﹚根同一脈赴東瀛:相傳秦始皇不惜以巨資支持徐福攜童男女數千人東渡現在的日本,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仙藥。後徐福等人留日不歸,遂成日人先祖。《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維二十八年,皇帝作始……齊人徐市(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灜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此節 《十洲記》、《漢書》及《後漢書》等均有誌之。《史記》和《漢書》是中國歷史最有權威性的兩部史書,尤其《史記》,其年代與徐福東渡時相隔僅百年左右,其可信度還是相當高的。因此日本民族與大漢民族乃根同一脈也。
﹙2﹚二彈被夷平:二戰末期,即1945年8月6,第一颗原子彈從美國軍機上投向廣島,三天後長崎受難。兩聲爆響,廣島、長崎被夷為平地;此原子彈遂使日本法西斯侵略者投降。然而遮天的蘑菇雲下,數以萬計的日本平民惨罹劫難,幸存者亦如墜地獄,苦不堪言。
﹙3﹚屈人不戰:《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百战百胜,非善者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006/11/3

陳瑞仁檢察官鐵面無私,但未必能定扁罪也

世人貪念高于山, 未及忘亷扁厚顏。
縱有瑞仁陳檢察, 險來想又過深灣。

落花四重奏 : 徐持慶

落花 【簡體詩詞】

九十韶光,
仿如一夢,
任令封姨恣意戕。
雨露再難承,
春陰無力駐。
怎敵他,
風也罡!
雨也狂!
盡付泥塗,
惹得鶯啼鵑唱。
可嘆辭枝減卻香,
隨蝶過東牆。
綽約須臾嫋嫋粧,
惟問今安在?
衹贏得:
枝頭狼藉,
溪畔駘蕩,
巢前燕貼,
網内蛛傍。
綠珠隨水逝,
杯酒酹殘粧。


註:
(1) 封姨: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風神。唐鄭還古《博異志》記崔玄微春夜遇諸女共飲,席上有封十八姨。諸女為眾花之精,封十八姨為風神。後詩文中常以封姨為風的代稱。 當二十四番花信風都吹過後,花事便了,眾花俱謝.。
(2) 綠珠:晉石崇愛妾。權臣孫秀,向崇求綠珠,崇不許,曰:“綠珠吾所愛,不可得也。”孫秀惱羞成怒,便矯詔逮捕石崇。石崇被捕時對綠珠說:“吾今為汝得罪。”綠珠哭着說:“當效死於君前!”便跳樓自殺而死。後石崇亦全家被殺。見《晉書‧石崇傳》、《世說新語‧仇隙》。唐杜牧《金谷園》詩:“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2006/11/17


落花【律詩】

九十韶光夢一場, 封姨幾度恣殘傷。
梢頭鵲鳥還惆悵, 樹底胭脂自恐惶。
昨夜因風飈北苑, 今朝隨蝶過東牆。
巢前燕貼飄零絮, 誰省當時忒艷粧。

2006/11/19


落花 【詞 攤破浣溪沙】

孰識當時嬝娜情,
紛飄紅瓣數殘英。
簾外狂飈窗外雨,
一聲聲。

雖減豐神仍綽約,
卻添惆悵畏分明。
魚浪香浮蘭棹側,
倩誰迎。

2006/11/19


落花 【語體新詩】

風是飄零的號角,
暴雨就是淚水的上游。
於是,
南朝的壽陽公主把它貼在額頭;
於是,
籬畔的陶渊明氣息不久;
於是,
大觀園的菊花盟、海棠社再難留。
剩下荏弱無力的林黛玉:
錦囊收艷骨
淨土掩風流。


空氣中散發出藍色的喟嘆,
不再比瘦。
這個生物学的名詞,
使路灯兩旁的鬱金香姿色失透。
河堤邊出現了黯然的柳。
旋舞在水面上劃起紋皺,
然後緊握桃花渡邊的蘆喉,
從來就未想過要隨波逐流。


躺卧在柏油路的肩上,
在芭蕉的嫩根頭,
閃耀着:
拜倫、雪萊與普希金詩中的浪漫溫柔。
飄零並不代表墮落,
儘管投遞來的是一個個蕭條的眼眸。
倔强地不被蔑視,
以血般悲壯的犧牲,
把荷爾蒙往泥土滲透,
肥沃了待茁的苗荳。

2006/11/20


七律<>落花

九十韶光夢一場, 封姨幾度恣殘傷。
梢頭鵲鳥還惆悵, 樹底胭脂自恐惶。
昨夜因風飈北苑, 今朝隨蝶過東牆。
巢前燕貼飄零絮, 誰省當時忒艷粧。


註:
(1) 封姨: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風神。唐鄭還古《博異志》記崔玄微春夜遇諸女共飲,席上有封十八姨。諸女為眾花之精,封十八姨為風神。後詩文中常以封姨為風的代稱。 當二十四番花信風都吹過後,花事便了,眾花俱謝.。

2006/11/19

翱然孫女誕生

含飴三度樂翱然, 一顆明珠謫九天。
從此軒居添趣韻, 心花喜燦盡忘筌。


註:
(1) 翱然:悠閑逸樂貌。“翱然” 亦小孫女之名字。
(2) 忘筌:筌,捕魚的竹器。筌,也作荃;荃,香草,可為魚餌。忘筌,比喻達到目的後就忘記了原來的憑藉。語出《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此處指既得孫女,已忘餘事。

2006/10/19

倒扁雜詠二首

百萬雄師亦壯哉, 反貪同聚格蘭來。
陳兄熟解宗吾偈, 那得輕輕便下臺。


註:
(1)格蘭:為倒扁群眾聚集之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
(2)宗吾:《厚黑學》一書的作者李宗吾。

 
(二)
六年政績可誇哉, 且聽民間細道來。
地皮離天低百尺, 衹緣刮薄近泉臺。

2006/10/10

臺灣雙十節

大盜之行違大道, 圍攻天下只為公。
雄師百萬嗆陳扁, 謾綠叢中一片紅。

2006/10/10

註:(1) 謾:嘲罵也。綠:民進黨陣營。一片紅:嗆扁群眾皆穿紅衣。

賦謝台灣高晴堂鄭慧貞伉儷贈書

廿餘年前,余所藏之《昭明文選》全套六十卷為友儕借閱,竟一借無蹤。余屢欲補購,惟遍尋未獲。高晴堂伉儷得知此事,代為搜索經年,終購而寄贈,了余廿載心願。為表謝忱,賦此以寄,並將此詩綴於該書之首頁以作永誌也。
 
一借無蹤恨莫名, 重尋廿載購難成。
衷心永謝瑤華贈, 高氏晴堂伉儷情。

2000/11/08

註:(1)瑤華:喻珍貴。唐白居易《答元八宗簡同遊曲江後明日見贈》詩:“賴聞瑶華唱,再得塵襟清。”

別後寄松齡、庭輝、春鑫三位仁兄

小敘匆匆過叻城, 風華依舊笑聲盈。
人間幸得須臾會, 已釋經年闊別情。

2003/6/25

還鄉偶書

只還心願不求名, 暨大偏留眷戀情。
三載歸來翻似客, 深心仍繞是羊城。

2006/7/20

題王春鑫〈野渡〉圖

野渡粼粼漾綠蘋, 詩情畫意亦桃津。
亂鷗數點啾何甚, 似笑雙舟問乏人。

2006/9/01

歲次丙戌年立冬全國詩人雅集詩柬 : 周子善

(一)
葉漸黄時又立冬, 寒風聲裏覓鴻蹤。
檳江此日迎騷客, 酒意欣同韻意濃。



(二)
立冬征雁已南遷, 舊雨重逢續韻緣。
夜半寒風頻透隙, 天中朗月獨撩眠,
佳章賦就還傾酒, 舛運談來不怨天。
論句興高忘倦意, 今宵大雅樂團圓。




(三)
《詞》 攤破浣溪沙 : 周子善

展笑開顏上玉樓,
佳餚美酒韻情幽。
风裏雁鴻何處去?
惹清愁。


騷客相逢談不斷,
華筵共趙醉方休。
雅會今宵當盡興,
趣長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