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6/28

《七律》薰風 :徐持慶

羅衣飄帶香遙送, 疑是嬌嬈步月蹤
柳底絲絲低復仰, 花間片片淡兼濃
翻書儼似人驅指, 破暑真如扇拂胸
吹皺一池干底事, 南唐中主問從容*


註:
﹙1﹚* 吹皺一池干底事:南唐詞人馮延巳《謁金門》詞:「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芳徑 裏,手挼紅杏蕊。」後來南唐中主李璟開玩笑的問馮延巳:「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見《十國春秋‧卷二十六 ‧南唐書‧ 馮延巳傳》。後比喻事不關己而好管閒事。

聽 着衣帶隨風飄舞的聲響,嗅得從遠方吹來的香氣,頓時使人察覺到這應是佳人踏月而來的先兆了。柳條被風吹得偃低又復揚起,那些不管雅淡或濃艷的花瓣也都被吹 得片片隨風飄舞。薰風把書頁吹起,就像有人用手指翻揭一般;薰風也把暑氣趕走,就像有人在胸前拂扇,送來陣陣涼意。馮延巳《謁金門》詞用「風乍起,吹皺一 池春水」來描寫乍起的薰風,卻被南唐中主李璟問他:「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笑他好管閒事。

《簡體詩詞》薰風 : 徐持慶

羅衣飄帶香遠送,
隔簾花影動,
疑是故人蹤。
吹開復吹落,
片片有聲紅。
來有情,
去無蹤;
翻書能破暑,
泛水漣漪動。
舟漾漾,
穗颺颺,
柳底搖颯颯,
林影動幢幢。
鬢絲禪榻畔,
茶煙輕颺嬝長空。
一池春水皺,
底事干卿拂從容。

2007/6/22

《簡體詩詞》展望中國詩歌的將來: 徐持庆

傳統詩詞二千年,
騷人歷代富名篇,
於今似風燭,
稀噓復悵然!

語體新詩近百年,
吉光片羽少名篇,
於今難成器,
惆悵復可憐!

造成局面究因緣:
格律囚古典,
無韻害新篇。
路逢絕處宜思變,
廢格律,
覓新源。

簡體詩詞出水蓮,
翻出新泉源。
自由揮灑若新詩,
語彙近唐前。
意境求典雅,
協聲順吻至為先。
漢詩傳統韻,
唯變薪火可承傳。


註:﹙1﹚吉光片羽:吉光,神獸。神獸之一毛,比喻殘存的珍貴文物。

《七律》展望中國詩歌的將來 二首: 徐持慶

宋唐古什盛當時, 爭奈遺風已暮遲。
唱擬黃鸝聲未俏, 行如蜀棧路偏迤。
寒灰坐守燃難復, 爇炭勤添火自炊。
欲出名篇無別策, 唯從瀚海共奔馳。



(二)
一似黃臺再摘瓜, 主流視作爛茶渣。
緣何局面如灰燼, 因有規條若鎖枷。
格律宜鬆拋桎梏, 體裁再闢植根芽。
金科簡化春風拂, 拂出新詩綻火花。


註:
﹙1﹚ 黃臺再摘瓜: 唐高宗皇后武則天,富政治天才,野心極大,手段殘忍。她先廢太子李忠,繼而毒殺太子李弘,再立李賢為太子。李賢害怕武后最後亦會將他殺害,乃作《黃臺瓜 辭》,希望感悟武后:「種瓜黃臺下,瓜熟果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歸!」見《舊唐書‧承天皇帝倓傳》。後有「黃臺之瓜,何堪 再摘」之句,用以譬喻事物不能讓它再壞下去了。

2007/06/18

《七律》賦賀王瓊女史當選湖北黄州茶村詩社社長: 徐持慶

喜訊飛傳敲夢軒, 廣孚眾望壓王孫。
鬚眉自是三分折, 巾幗居然一社尊。
接任名歸光楚北, 弘詩聲壯長茶村。
廬山一晤匆匆別, 猶記當時翰墨痕。

2007/6/18

2007/06/11

《簡體詩詞》信: 徐持慶

此去陽關阻,
蓬山萬里長。
千絲萬縷說愁腸!
盈盈一水隔,
忽忽三年長。
旅愁堆,
欲把相思寄與,
待青禽傳信,
烏鵲架樑。
寸心憑雁足,
尺素寫思量。
牽我夢魂唯一札,
壯余詩胆但魚腸。


註:
﹙1﹚ 青禽:即青鳥。青鳥是傳說中有三足的神鳥,是西王母的使者。青鳥的典故出於《山海經》,代表送達書信、消息的鳥,也可以說是信使,在古詩詞中常常用來指愛情信使。唐 李商隱《無題》詩:“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又《漢武故事》:“七月七 日,忽有青鳥,飛集殿前。東方朔曰:此西王母欲來,有頃王母至。”後人遂以“青鳥”指 傳信使者。
﹙2﹚ 雁足:漢蘇武使匈奴不屈,徙居北海牧羊。後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常恵教漢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如惠言謂單于,單于驚謝。見《漢書‧蘇武傳》。後人以“雁足”或“雁足傳書”指書信即本此典。
﹙3﹚魚腸:古時傳遞書信,以信置鯉魚中,獲魚而宰之,得信於魚腸處。《樂府詩集‧相和歌 辭十三‧飲馬長城窟行之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今常用“剖鯉傳鴻、魚來雁去”等表示書信往來。
2007/6/09

《七律》 信: 徐持慶

一紙原知抵萬金, 將穿望眼候佳音。
愁看灰雁先窺足, 情託青禽早印心。
蘭札未從雲外見, 伊人轉向夢中尋。
斜暉問我癡何甚, 極目低廻為底吟。

註:
﹙1﹚愁窺灰雁先觀足:漢蘇武使匈奴不屈,徙居北海牧羊。後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常恵教漢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如惠言謂單于,單于驚謝。見《漢書‧蘇武傳》。後人以“雁足”或“雁足傳書”指書信即本此典。
﹙2﹚ 青禽:即青鳥。青鳥是傳說中有三足的神鳥,是西王母的使者。青鳥的典故出於《山海經》,代表送達書信、消息的鳥,也可以說是信使,在古詩詞中常常用來指愛情信使。唐李商隱《無題》詩:“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又《漢武故事》:“七月七日,忽有青鳥,飛集殿前。東方朔曰:此西王母欲來,有頃王母至。”後人遂以“青鳥”指傳信使者。
2007/9/06

2007/06/02

《七律》筆鈍 : 徐持慶

幾十年來,情迷於詩。每有創作,一似美女描粧,以雪調脂而力使其冰清雅麗,務求脫俗;更且融情入墨,絕不無病呻吟。惜乎讀書有限,未能創作隨心,亦一憾耳!

如煙往事盡如煙, 搦管謀篇五十年。
以雪調脂敷粉臉, 融情入墨灑金牋。
鏤心欲教標新意, 得句偏嫌遜古賢。
胸次書香知不足, 難將高雅託詩傳。

2007/5/27

《七律》情為何物 : 徐持慶

情為何物怎言傳, 苦辣甜酸自糾纏。
卻怨啼鶯驚妾夢, 總期歸雁紮君牋。
聯成比目猶糖漬, 拆散鴛鴦似火煎。
剗襪步階殊可憫, 踰牆折杞更堪憐。


註:
﹙1﹚剗襪步階:剗:僅、祇。剗襪:僅穿襪履地行走。李后主有《菩薩蠻》詞,描寫與小周幽會之私情:“花明月暗飛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2﹚踰牆折杞:《詩經‧鄭風‧將仲子》:“將仲子兮,無踰我牆,無折我樹杞。” 將:請求;仲子:排行第二為仲,仲子即老二。樹杞:杞柳。此詩詩意,乃謂一男子欲越過鄰家圍牆私會心儀之女,女子道:“請老二呀,不要跨越我家的牆,不要踩折我家的杞柳樹。”因怕別人說閑話。此詩抒寫舊時女子與男子私會的憂懼,既愛又不敢愛,反映封建禮俗的束縛。
2007/5/20

《詞》摸魚兒 --情為何物 : 徐持慶

“情為何物”一語,出自金朝詞家元好問《摸魚兒》一詞,以詞描寫大雁殉情的故事。作者在詞前小序中說:“太和五年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邱。同時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今謹依元好問《摸魚兒》一詞元韻賦成下闋:

山無陵、天崩江竭,此生何悔心許。兩情相悅相知日,甜蜜豈知寒暑。貧亦趣,諧嘉侶、相如贏得當爐女。濃情蜜語,效渚畔鴛鴦,花間蛺蝶,頭白不相去。

淒凉事,慘切盆歌擊鼓,人間無比悽楚。倩誰呵拭鰥夫淚,更淚似淋鈴雨。因 甚妒?竟忍令、詩題鮫帕埋芳土。遺恨千古,忍泣問蒼天:「情為何物?」冷落訴無處。


註:
﹙1﹚山無陵、天崩江竭:陵,山峰。漢樂府民歌《上邪》:“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意謂:除非高山夷為平地,江河流水枯竭,寒冬雷霆震響,炎夏飄落大雪,天地合二為一,衹有這五件事同時出現,才敢和你斷絕情義。
﹙2﹚相如贏得當爐女:漢文學家司馬相如以琴挑動新寡的卓文君,兩人相愛相慕,文君私奔,與相如在臨邛賣酒。卓文君當爐,司馬相如圍一條犢鼻褌洗酒器。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3﹚盆歌擊鼓:指喪妻。見《莊子‧至樂》。
2007/5/18

《 簡體詩詞》情為何物 : 徐持慶

情、情、情,
何物喚為情?
人間有冷暖,
世上復多情。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縱苦卻癡情。


閨中獨看鄜州月,
欲息干戈亂又興,
夫婦別離情。


今年相訂明年會,
人面全非花巳罄,
滿懷失落情。


相去日遠衣帶緩,
可憐閨夢漢家營,
深閨怨婦情。


春蠶到死絲猶繞,
蠟炬成灰燼未冰,
凄凄瀝血情。


過盡千帆望不到,
寂寥腸斷白蘋汀,
倚欄盼望情。


玉骨久成泉下土,
壁間祇剩舊墨痕,
空床卧聽南窗雨,
誰復補衣夜挑燈;
空餘弔悼情。


垂楊衹解惹春風,
何曾繫住不遠行,
一曲離歌兩行淚,
不知何地再逢迎;
離人呼喚情。


今宵欲向郎邊去,
趁此月暗映花明,
幽會有私情。


瞰亡往拜虛敷衍,
口蜜腹劍暗藏兵,
假意復虛情。


寧我負人毋負我,
得魚忘筌失性靈,
冷酷更無情。


情、情、情,
何物喚為情?
人間有冷暖,
世上復多情。


註:
﹙1﹚瞰亡往拜:《孟子‧滕王公下》:“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瞰:窺看;亡:無,此指人不在家。指窺伺別人不在家才去拜訪他。陽貨想要孔子來看他,又不肯失禮逕行召喚。當時有條禮節,大夫對士有所賞賜,倘若士當時不在家,不能親自拜謝,過後便得到大夫家裏去答謝。於是“陽貨瞰孔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即探聽到孔子外出時,給他送去一個蒸小猪,借此召孔子來答謝。孔子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既不失禮,又避免和陽貨見面。兩個人都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虛情假意地做樣子,走過場。成語“瞰亡往拜”,就是形容本來不想見面,但又要走一下前去拜訪的過場,假意虛情以敷衍對方。
﹙2﹚得魚忘筌:筌,捕魚的竹器。筌,也作荃;荃,香草,可為魚餌。得魚忘筌,比喻達到目的後就忘記了原來的憑藉。語出《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2007/5/19

2007/05/16

《七律》 “月漏”言論風波 : 徐持慶

莽夫不遜出狂言, 枉坐蘭臺作議員。
不治己身焉治國, 既傷人格亦傷天。
將他野力拼朝力, 鬥彼男權壓女權。
月漏一聲驚四座, 貽羞大馬實堪憐。


註:
﹙1﹚“月漏”言論風波:上週大馬反對黨﹙行動黨﹚在國會質詢為何政府工程一再出問題,包括國會天花板漏水(Bocor)。在朝的執政黨國陣巫統野新區國會議員莫哈末賽益和京那巴當區國會議員邦莫達語驚國會,一唱一和,指漏水是平常之事,正如華都牙也區國會議員(指在野的行動黨馮寶君小姐)每個月都會漏。這起以女人月經戲弄行動黨的馮寶君每個月都會“破漏”(bocor)一次的言論,被認為不但是對馮寶君的攻擊,也是對所有女性的歧視和污辱女權,顯然已經觸犯眾怒,引致各界口誅筆伐,引起軒然的“月漏”言論風波。但至今在朝的執政黨國陣對本身失言的兩名議員仍未採取任何行動。

﹙2﹚蘭臺:東漢以御史大夫官屬省入蘭臺,置御史中丞,故御史府也稱蘭臺寺,御史臺也稱蘭臺。此處蘭臺借指國會。

﹙3﹚將他野力拼朝力:在野的反對黨將於後日號召群眾舉行示威集會,以群眾力量廹使在朝的執政黨國陣對發表“月漏”言論的國會議員採取懲處行動。

2007/5/12

2007/05/14

《七律》 股市熾熱,避暑山中 : 徐持慶

股市飈升局怎收, 奚如金馬歎風流。
一千指數燒成夏, 十八恆温冷欲秋。
世上幾人知斂手, 山中獨我省搖頭。
暑潮欲避應何往, 宜往高原避暑樓。

註:﹙1﹚金馬:即金馬崙高原。金馬崙高原氣温恆處攝氏18度左右,天氣常年若秋季,是馬來西亞著名的避暑勝地。歎:享受。
2007/5/12

《七律》 孔方兄 : 徐持慶

君家法術巨無垠, 指點乾坤最可親。
道義盡輕奚若幣, 鬼神可使況乎人。
有權闖道皆因富, 無力通關祇為貧。
向爾稱兄甘作弟, 唯求顯貴脫艱辛。

2007/4/23

《簡體詩詞》 孔方兄 : 徐持慶

孔方兄,
孔方兄,
兄台敵得萬千兵!
有之威風足,
無他事不成。


孔方一朝顧:
玉作瓊窗金繡戶,
開言成律唾成珠。
出入輕肥衣馬,
不愁美食起居。


為向孔方求:
奪泥燕口,
削鐵針頭,
刮金佛面,
陰爭險鬥,
乞兒碗底覓殘羹,
剖腹藏珠將私走。


成孔方,
敗孔方。
勸君放下勿狼忙。
處涸轍猶歡,
萬事尚何妨?


註:
﹙1﹚ 處涸轍猶歡:涸轍,水枯竭了的車轍。莊周家貧,向監河侯借米粮。監河侯說:“等我把稅收齊以後,借你一大筆錢。”莊周說:“我來時,看見車轍裏有條鮒魚,自稱是東海波臣,要我給牠升斗之水以活命。我說你且等着,等我遊歷吳越之地,把西江之水引來給你。鮒魚說,我衹求可以活命的一點點水,你這樣說,還不如到枯魚之肆去找我吧!”見《莊子‧外物‧第二篇》。後以“涸轍鮒”、“處涸轍”等喻身處困境急待救援的人。唐代王勃《滕王閣序》:“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

2007/5/4

2007/05/01

補選感賦

大馬補選期間,選區内平時無人關注之各項懸而未决、久積難題及民生痼疾,必可以金錢一朝解决,使選民笑逐開顏。此等求票手法,幾乎百發百驗,唯於民主之道實屬哀哉!

一聞補選笑頻頻, 都笑今朝奉作神。
豪擲千金猶賄票, 不辭百拜若親民。
幾曾得遇嗤周粟, 鮮見還能卧越薪。
止渴飲鴆非久計, 他時毒發可亡身。

註:
﹙1﹚豪擲千金猶賄票:
國陣依約補選期間解決的民生問題:
●八丁燕帶垃圾場於4月7日起,永久關閉。改造為休閒公園。
●副首相宣佈撥出320萬令吉撥款,完成選區內的一切發展建設。
●雪州大臣宣佈撥款3600萬令吉,充作依約選區的基本設施發展經費。
●依約新村面對蒼蠅充斥的問題,雪州衛生局鑒定蒼蠅是在養雞場大量繁殖生長,並發出警告信要業者在1星期內清理養雞場內的環境。
●武吉洛賓森居民獲得每方尺1令吉地稅的新地契。
●水利灌溉局鋪建水溝。
●首相署撥款80萬令吉,以及教育部撥款20萬令吉給八丁燕帶育智華小增建禮堂。
●工程部批准撥款50萬令吉,為瓜雪依約2座華人義山鋪設全長2.25公里的柏油路。
●依約新村的“天福振龍宮”獲政府撥款27萬令吉,充作神廟重建經費。
(星洲日報‧2007.05.02)
﹙2﹚周粟:周武王進兵討伐殷紂。伯夷、叔齊勒住武王的馬繮諫諍說:“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紂的暴亂,天下都歸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耻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周粟﹚,在首陽山上隱居起來,靠採摘野菜充饑。最終在首陽山餓死而保持了他們的仁義。見《史记‧伯夷列传》。後以“耻食周
粟”泛指不齒接受不義之事物。﹙其實商朝末年,纣王的統治已瀕於崩潰,武王伐暴是“順乎天而應乎人”的,是不可逆轉的,而夷、齊的諫阻和耻食周粟是背轉歷史大潮的。司馬遷在《史记》歌頌這兩個人物,那是頌錯了,他們不值得歌頌。而作者對這種不能變通的行為加以歌頌,無疑是有所偏頗的。﹚
﹙3﹚越薪:用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的典事。比喻不忘耻辱,自勵反擊。

2007/5/01



2007/04/29

《簡體詩詞》春頌 : 徐持慶

連朝杏雨,
綠遍圃茵。
雕欄觀拂柳,
竹苑聽啼鶯。
東風釀就佳景致,
映簾姹紫鬧氤氳。
群芳爭艷色,
爭入樓頭帶香薰。
囑東君:
「長護園林靚,
勿教紅粉墮風塵。」
卻憐春易老,
多愁黛玉葬花魂!
自是餘春今倍惜,
春因老更珍。

註:﹙1﹚東君:司春之神。
2007/4/16

《七律》春頌 : 徐持慶

一雷驚蟄遍山妍, 賞目枝頭蝶翅翩。
濺蕊花開深巷雨, 頌春筆蘸小樓牋。
鶯翻柳線驚晨夢, 燕貼芹泥鬧曉煙。
榻畔杏風颺嬝嬝, 輕輕拂我抱詩眠。


註:
﹙1﹚驚蟄:春天來臨,春雷驚起蟄伏的萬物。驚蟄,春天的節令,為全年“二十四節氣”之一,
是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並綜合天文與物候、農業氣象的經驗所創設。節氣反
映了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過程,這“二十四節氣”,春夏秋冬各佔其六。春季的六個節令包
括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2﹚芹泥:燕子用以築巢的泥。唐杜甫《徐步》詩:“芹泥隨燕嘴,花蕊上蜂鬚。”

2007/4/10

《七絕》 奉和雅內《春頌》瑶韻

掩映眸前潤似油, 春光一片望中收。
東君釀就胭脂色, 採下枝頭伴案頭。


註:﹙1﹚東君:司春之神。
2007/4/11

2007/04/21

《七絕》 無題 : 徐持慶

爨桐何處覓鍾期, 一穴弓身事可悲。
有恨陳王情欲冷, 無方媧女石空奇。


註:
﹙1﹚爨桐、鍾期:爨桐:謂焚焦了的桐木。事本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三:“吴人有燒桐以爨
者,邕(蔡邕)聞火烈聲,曰:‘此良材也。’ 因請之,削以為琴,果有美音。”後以“焦 桐” 、“爨桐”等指遭毁棄的良材。 鍾期:相傳古代鍾子期聽俞伯牙彈琴,能從琴音裏得知伯牙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後子期無死,伯牙絕去琴弦,不再彈琴。見《呂氏春秋本味》、《列子‧湯問》。後似鍾期代稱深切了解自己的人。
﹙2﹚一穴弓身:彎弓着身體處于穴中;喻難以伸展。“穴弓身”三字合成一個“窮”字。
﹙3﹚陳王:魏陳思王曹植。
﹙4﹚媧女:即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女神女媧娘娘。關於女媧煉石補天的傳說,最早的著名記載在《淮南子‧覽冥篇》中:在洪荒時代,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而大打出手,最後祝融打敗了共工,水神共工因打輸而羞憤的朝西方的不周山撞去,哪知那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不周山崩裂了,撐支天地之間的大柱斷折了,天倒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女媧目睹如此奇禍,於是決心補天。她選用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將它們熔化成漿,用這種石漿將殘缺的天窟窿填補好了。

200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