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1

敲夢軒詩稿第三輯 < 南海 徐持慶 > : 持平而論 五首

(一)
踏上暨大深造的旅途

8月13日,承蒙中文系全体8位教授、講師及第一屆全体同學,在八打靈南京閣設宴為我送行,我正式离開教育了我一年另八個星期的拉曼大學.
我在8月21日与內子先動程赴港,小住4天,然後在25日轉程廣州暨南大學. 我們一如搬家一樣,隨身帶了5大件行李,因為我要有三年時間逗留在暨大完成我的碩士課程.
當我想到從香港乘坐長途巴士轉程廣州,途經羅湖或皇岡移民廳,夫婦兩人如何把這5大件行李搬過關卡時,才曉得後悔當時為何不乘坐航机直赴廣州.我把這層憂慮告訴在港親友,他們很快就為我解決了難題.
他們推荐我乘搭“九廣直通火車 ”赴廣州. 原來現在 來往港穗之 間,有一种 “九廣直通火車 ”, 從九龍紅磡火車出發,旅客与一切行李在紅磡站內移民關卡check in後, 中途不再停留,直通廣州火車東站.這就解決了我正如在新山關卡搬運行李到兀蘭關卡的那种累贅与麻煩了.
上述“九廣直通火車 ”, 每日對開八班,中途不作停留.從九龍到廣州,只需1小時32分鍾的車程便到站.火車車廂寬敞,坐位舒适,票价港幣190元(較長途巴士約貴八、九十元左右).我所托運的行李,每件收費平均港幣30元.行李到廣州火車東站,有專人提運到火車站外的“德士站”(亦可自己提取),每件行李搬運費收人民幣10元. 從廣州火車東站有巴士川行到暨南大學,可是我行李較多,所以乘搭“德士”,車資只需人民幣15元.經過15分鍾車程 ,“德士”就把我載到了暨大校園.

詩曰:

拉曼叨情承祖餞
暨南負笈動行旌
三年白首窮經典
紅磡香江又穗城

2003/08/21

(二)
暨大為我破例

8月25日,我与內子從香港抵達廣州暨南大學校園,正式開始了“暨大深造之旅”.
由于我想申請個“特別宿舍”,以便夫婦兩人可以同居一個單位,所以雖然校方規定研究生在29或30日兩天才報到,但為了辦理申請宿舍之事,我提早了4天到校.
在未分配到宿舍之前,我入住暨大校內由校辦的兩間旅館之一的“專家樓賓館”.“專家樓賓館”每日租金為人民幣180元.
宿舍是在學生報到時由校方分配的.按照校方規定:必需是在籍學生才可入住宿舍;本科生4人同住一個房間,研究生則兩人同居一室.
內子乃我的“書僮”,非暨大在籍學生.据知我已被分派与另一同學同住一房,因此我必需向校方作出特別申請.
8月26日我具函提出申請,理由:“年屆樂齡(63歲),极需內子同住照顧起居”.申請函先交研究生辦,.研究生辦說宿舍之事非他們權力范圍,不便處理,囑我向社區辦申請;.同樣理由社區囑我到總務處辦理;總務處又囑我向後勤部申請.因無前例,經過兩天奔走,還是不得要領.最後由我的碩士導師聯同校方党書記幫忙,校方終于“破例”,在29日報到時配給了一個可以讓我“兩夫婦同居”的特別宿舍單位.
我的宿舍單位面積約200平方尺(18’X11’)房內設施有6尺雙人床、衣廚及一5尺X6尺的衛生間.校方不允房內裝置空調,近來廣州一連几天气溫高升至攝氏34度,悶熱程度惊人.但我早有心理準備:“我是來求學,并非到此享受”,因此一切也只好將就了.

詩曰:
底事匆匆若雷霆
提前到校為居停
同情年邁需關顧
破例權宜恤樂齡

2003/08/29

(三))
暨大校園,也是一個設備完善的社區

廣州暨南大學創校迄今已有97年歷史.它的前身是1906年創立于南京的暨南學堂,這是中國歷史上由國創辦的第一所華僑學校.1921年,國立暨南學校与東南大學在上海合辦中國首所商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1923年暨南學校遷上海真如,同年獨立創辦暨南商科大學.1927年暨南學校升格為國立暨南大學.1949年9月,學校合并于复旦和交通等大學.1958年暨南大學在廣州重建.如今是政府評選為21世紀100所重點大學之一.
暨南大學地處廣州天河區大學城,也是天河區的繁華地帶,周邊交通便利,店鋪林立,衣食住行樣樣齊備.
暨大校園面積113万平方米.面積廣闊,學院及宿舍林立,初到的人可能會迷路.校內街道縱橫,雜而不亂.最大特色是每條街道的兩旁,林立着高大青蔥的樹木,雜以花草,行走其間,异常舒服.
暨大校園本身,除了是一個求學場所,其實也是一個設備完善的社區.校內有兩間供客住宿的旅館,有兩間供膳的酒樓.其中“明湖樓”除供午、晚膳外,更設早、晚茶市,各式點心粥品面食,應有盡有,盡顯廣州人的“嘆茶”本色.校園內更有醫院、銀行、商店、食肆、電影院及各類運動与活動設施.生活其中,不必外求,已可滿足人們各种生活需要.
我到校園去逛了几趟,所見有些建筑物(尤其是宿舍),可能由于建校歷史悠久,已顯得十分殘舊,充份表露一种有如老年人般的頹態.校方目前正在大興土木,趕建十多座八、九層高,每層廿多個住宿單位學生宿舍.一旦竣工,暨大硬体設備就會更加完善.

詩曰:
滄桑歷遍著蜚聲
創校年資近百程
只道暨南名學府
焉知園內更成城

2003/08/31

(四)
廣州高校的“千里送子團”

8月底至9月初,廣州各大高校校門洞開,歡迎新生.
暨南大學也在8月29及30兩天歡迎研究院新生蒞校,辦理報到手續.
應屆入學的暨大研究院新生有1100余名. 當筆者接受辦理報到手續時, 一看迎新報到現場,真有可渭“万頭涌動”的擠爆現象.原因很多新生都有一小撮陪在身旁的“送子團”,因此就做成了擠爆現象.
一位婦人排在我前面,等待辦理報到手續,當時我真感到有一份“吾道不孤”的興奮与喜悅,因為終于給遇到一位也是上了年紀的“老”同學.我問她念什么學系,她笑笑對我說:“我那有福气上大學,我是陪女儿來報到的.”一問她身畔的女儿,原來這小妞來自澳門,四年前考進暨大念本科,是暨大去年的本科畢業生.天呀!都廿來歲念研究院了,還要老媽陪咧!“送子团”的现象并非暨大独有,其他高校亦不遑多让.
根据〈廣州日報〉記者就者种情形問及華南理工大學學生處的白處長時,白處長笑說:“對于廣東高校而言,省內自不用說,外地則以來自湖南和廣西的家長最多,因為距离較近,護送成本較低,几乎每位新生都有‘親友團’陪着.”記者在現場就發現了不少來自云南、山東、遼寧等地的“親友團”.
這种現象的產生,相信是近年來由于經濟水平提高,加上&現時的儿女多因獨生而成為父母的“掌上明珠”.因此對于儿女上大學的事情,可絕對不會怠慢.以往對交通費用望而卻步的家長,如今也不遠千里而來了.這种“千里送子團”的“擠爆現象”,在我門馬來西亞是不易遇上的.

詩曰:
士子欣欣報到忙
万頭涌動盡爺娘
迎新近日添新象
送子團團爆現場

2003/09/01

(五)
廣州的中秋節

除了2001年到美國与子女共渡中秋,這是五十年來唯一一次沒有与孩子在一起,而又在异國---廣州市渡過中秋節.
這几天,我到過廣州的新城區---天河區及老城區---上下九、北京路等一帶逛過,企圖尋找一些老百性慶祝佳節的活動与气氛.可是除了一些酒家及百貨公司擺賣月餅外, 連民宅也未見挂上燈籠,你跟本就不能体會到一個傳統的大節日---中秋節就要降臨的味儿.不像我住在怡保時,总有些隔壁鄰居會挂上燈籠,顯出節慶气氛.難怪有人認為馬來西亞對保留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比中國本土更傳統.
然而到了今晚入夜,市政府舉辦一個珠江花船巡游盛會來慶祝中秋.當我抵達長堤沿江路時,所見的真是万頭涌動,從白鵝潭到廣州大橋九公里長的珠江河畔兩岸,被30余万名爭看花船的觀眾擠得“風也吹不進去”,因為這是廣州開埠以來第一次舉辦這种節慶項目,因此吸引了30万廣州市民圍觀.
放眼兩岸,是一個流光溢彩的世界.霓虹燈、強光燈,華燈璀燦,將十里長堤勾勒得晶瑩剔透;几座跨江大橋,更是燈火通明,恣態各异.艘艘花船由波光承載着接踵巡駛,掀起了廣州節慶的高潮.獨惜各船燈飾光度欠強,美中不足,總使人覺得有些“黯然”的遺憾. 但我終于在這儿“看到了”廣州的中秋節气氛.
昨晚,我們暨大碩士導師趙維江教授“同情”同學們“獨在异鄉為异客”,于是邀宴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系三屆同學,于明湖樓把盞聯歡邀月.席間酒酣,趙師忽發雅興,吟出「朗月中秋照暨南」一句,囑余即席續成下絕:

詩曰:
朗月中秋照暨南
同窗歡聚屆連三
趙師邀宴飛瓊盞
滿座詩酣酒亦酣

2003/09/11